手艺人夫妇致力用自然原料手工制香

首页 > 资讯 > 中山文化

手艺人夫妇致力用自然原料手工制香

  和香,也许对今天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词。实际上,中国从古到今的香品始终是以和香的形式存在。和香是我国传统制香工艺的核心,简单来说,它就是用多味纯天然香药调和而成的香。但它又并非那么简单,仅其中一个“和”字就蕴含了古人无限的深意,蕴含着“和道”之美。
  在中山,有一对坚持手作和香十年的手艺人华松夫妇,致力于将中国传统香文化融入当下的生活,并调制出了多个原创香方。华松的工作室坐落在ART中山生活哲学文创园,书有“华香”二字的小屋幽静而独立。走进小屋,馥郁的袅袅沉香扑鼻而来,让人惬意心足。身着传统汉服的华松夫妇席地而坐,焚香品茗,见客人到来便露出一抹予人安定的笑容,一如铜香槽里静默起烟的沉香。
 
  ●当中医碰上香道 擦出不一样的火花
 
  华松生于中医世家,从小对各种药草充满好奇心。他在中国中医药领域最高学府—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了五年中医,毕业后在家乡贵州的医院当了几年医生。1999年,华松“为了自由”南下中山做媒体策划,期间他开始接触香文化,并协助朋友成立了中山市沉香协会。
 
  中山被誉为“中国沉香之乡”,她的古称“香山”就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。中山是香文化的沃土,首个中华香文化传播基地便落户于中山。熟悉中医的人一般都听说过“配香即配药”,香与医,虽是两个不同的行当,但配香之香药皆中药,具药性。常见的配香、和香,就是配药性、调功效。
 
  学中医出身的华松在中山遇上香道后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。十年前,出于浓厚的兴趣使然,华松开始运用自己的中医学识制作纯手工、纯天然的和香产品。“现在有些流水线香水为了追求更长的留香时间采用了很多化学添加,味道更浓更重了,但闻起来却并不舒服,这是违背自然的。而纯天然的和香虽然留香时间相对比较短,但符合绿色发展理念,对人体也更加有益。”华松说,纯天然的香品对生产要求很高,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厂量产,因此他个人工作室里的香品几乎全是他和妻子马惠红手工制作而成。
 
  纯手工、纯天然意味着时间及用料成本的增加,但华松逆商业化潮流,也不做“烂大街”的产品,只沉心于和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十年来,敛芒守静的华松以深厚的中医知识为基底,凭借着对香道的热爱和骨子里的执着,不追求巨额利润,只投身于和香文化的推广,道阻且长,但他相信行则将至。
 
  ●和万物以为香 融入中山自然元素
 
  华松告诉记者,调制和香的天然原料有很多,除了沉香,常见的芳香植物如陈皮、薄荷、藿香、艾叶、香茅等都可以是原料。和香最广泛的形式便是线香,此外还有固体香膏和常见的香水。
 
  其实制作和香的工序并不复杂,关键就在于香方。香方考虑的不仅是药性相合,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调和后的香品如何与人和合、与道和合。历史上,许多文人墨客皆善制香,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香方。明代文学家屠龙曾就苏轼先生合香和品香的境界作总结道:“和香者,和其性也;品香,品自性也。”数年前,华松积极探索创新,开始调配自己的原创香方,现在他甚至能根据一首诗定制出专属的香品。
 
  自己配料调香,又是个新境界。在华香工作室一角,身着水蓝色新唐装的马惠红正在手工搓制沉香线香,举止温婉、淡雅且恬静。她依照香方的逆序,用香勺将沉香粉和用于黏合的楠木树皮粉按比例勺入香盘,加入适量清水后用香勺搅拌均匀,和成香泥,继而开始下手轻捻,用指腹柔力将香泥搓成长条状,再用香铲分段切成小香丸备用。
 
  依次把小香丸搓成长度约10厘米的短线香,在天气较为干燥的金秋十月,将手工线香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,两三天即出成品。和机器生产的线香相比,手搓的线香品质更为上乘,香气更加醇厚。马惠红现场点燃了一支线香,袅袅的烟气缓缓流动,闻起来神清气爽。
 
  每件独出心裁的和香产品都蕴藏着华松夫妻二人思维跳动的韵律,唯一且不可复制。手工赋予和香灵魂,无限接近完美,却又允许具有审美意义的缺陷存在。
 
  和万物以为香,华松夫妇在各种香药的交相辉映中找到共鸣感和归属感。近年来,他们研发出数十款别具匠心的和香产品。“以天地山川之味,拟四时变迁之气;以四时变迁之气,调身心情绪之气。”华松用和香再现山水之味、节气之味,他认为:“中华文化的芬芳蕴藏在光阴里;春华秋实,夏蝉冬雪,四季的变迁不仅是光阴的轮回,亦是时空的流变。一年,是四季,亦是二十四节气。”以此为灵感,华松调配出“春夏秋冬”以及“二十四节气”系列和香产品,广受欢迎。
 
  “接下来,我们会推出更多原创定制香方,并考虑结合中山本土文化钻研城市味道香水。”华松夫妻打算开展中华香文化亲子研习班,传播推广和香之道,引领更多人在一炷香、一杯茶、一本书中品味带有东方意境的闲适生活。
 
来源:中山日报   2021-10-26


上一篇: 中山假日广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
下一篇: 80后夫妻活化老建筑“唤醒”街坊记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