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后夫妻活化老建筑“唤醒”街坊记忆

首页 > 资讯 > 中山文化

80后夫妻活化老建筑“唤醒”街坊记忆

  “阜沙里”自8月份落成以来,凭其独具个性的设计,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。
  
  位于中山市阜沙镇永红街的“阜沙里”,自今年8月份落成以来,凭其独具个性的设计,一跃成为中山新晋网红打卡地,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。记者现场获悉,“阜沙里”前身是1977年建成的阜沙镇政府办公楼。1994年新的镇政府大楼建成后,这片地方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退出历史舞台。据阜沙村中老人介绍,这里部分建筑物后来还曾用作阜沙医院、阜沙派出所等。
 
  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座“休眠”的老建筑一直在原地静待着有缘人。时隔27年,2021年,一对经营饮品店的80后中山夫妻梁浩文、苏丽芳发现了它。通过夫妻俩一番别出心裁的创新设计,原貌特色与工业风元素在老建筑上有机融合。经过两个月的修缮、改造,老建筑再次焕发新活力,摇身一变为一个贴近自然、适合休闲的好去处。
 
  重新点燃老建筑魅力 打造阜沙“新名片”
 
  深天井、旧砖瓦、流行歌词墙、裸露的钢筋水泥、让人眼前一亮的众多室内绿植……在历史厚重的阜沙村,遇上这座窗明几净、情调趣致的创新空间,历史和现代在这里交织融合,不期而遇的惊喜感油然而生。十月金秋送爽,记者来到“阜沙里”,探索乡镇的寻根与再生。
 
  “阜沙里”的主体建筑是一栋双层老楼房,门前有株标志性的百年大榕树,为前来休闲放松的村民和游客撑起一片阴凉。建筑在重新加固的基础上整体保留了旧有痕迹和原始架构,内部软装则融入现代化设计改造。一楼的咖啡店里陈列了缝纫机、煤油灯、秧船等老物件,充满怀旧情怀。每当夜幕降临,户外开阔的露天座位区总是坐满了来乘凉休闲的客人,有附近的村民街坊,也有来自周边镇区的年轻人。秋凉时分,和三五知己相约在这里谈天说地,喝上一口温热的咖啡,感受微风拂面,好生惬意。
 
  二楼目前开设了一家茶饮店,以时下流行的工业风设计为主,每一桌都用铁网和绿植作自然隔断,不显生分。裸露的砖墙、质感水泥色的地面和墙面,搭配随处可见的盆栽作点缀,看起来老旧却摩登,带来别样的美感和随性的舒适感。记者看到,不少市民在这里休闲、会友,品味奶茶与美味小吃带来的快乐,享受静谧悠闲的美好时光。
 
  氛围感十足的“阜沙里”所在地是镇政府旧址,这里曾是镇上的政治、经济中心,它历经繁华和寂寥,见证了阜沙的发展与变迁,承载着阜沙人的记忆与情感。谈及创立“阜沙里”的初衷,土生土长的阜沙人苏丽芳表示,希望这里能成为阜沙的一张“新名片”,传承历史文化,延续乡镇记忆,让它的生命再次发光发热。当往日的生活已褪色为渐远的回忆,老建筑被赋予情感记忆与历史价值。重新点燃老建筑的魅力,使其功能再生,是梁浩文、苏丽芳夫妻俩活化“阜沙里”的理念。
 
  梁浩文表示:“我们总共投入了110万装修翻新,改造这里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,尽可能融入一些协调的新元素,既能让老一辈在这里寻回旧时记忆,也能吸引年轻人前来书写新故事。”
 
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在这里办公的梁凯萍现在是阜沙镇妇联主席,当天她故地重游,生发不少感慨:“来到‘阜沙里’,满满的都是回忆,这里原来是政府会堂、饭堂和宿舍……想不到20多年后这里竟然焕然一新,变得这么特别,真心要给这两位年轻人点赞!”
 
  引入更多业态进驻 带动周边文旅发展
 
  “我们计划‘阜沙里’未来将从旧房改造延伸到咖啡、轻食、手工、娱乐、亲子游玩等综合业态服务,把轻户外、生态人文、艺术文化、环境保护等元素融入到消费体验之中。”梁浩文告诉记者,他希望‘阜沙里’现有的两家饮品店能起到带头作用,吸引更多业态前来进驻,盘活周边闲置土地资源,将‘阜沙里’打造成一个多元、立体的休闲空间,带动周边文旅发展。梁浩文透露,已有几家化妆品、餐饮商家找到他们洽谈入驻‘阜沙里’事宜,目前双方正在协商中。
 
  近日,“阜沙里”还成为阜沙镇第五个“妇女微家”,将围绕时尚生活、身心健康、创业就业等方面提供服务,着力为镇上广大女性打造一个提升素质品位、相互沟通交流、共同发展的新平台。
 
  阜沙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“阜沙里”处于阜沙镇阜圩社区,曾是阜沙镇政府旧办公场所,现在属于阜圩文化旅游街规划区域,离它不远处便是阜沙镇唯一保留下来的有南洋风格的街道阜圩旧街,极具人文韵味。“阜沙里”将废旧老房子变身文艺小清新的发展创新模式,收到很好成效,阜沙镇政府将积极引导“阜沙里”发展,把其打造为先行示范点,带动周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
 
来源:中山日报   2021-10-26


上一篇: 手艺人夫妇致力用自然原料手工制香
下一篇: 中山·六盘水召开东西部文旅协作工作推进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