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建国方略》,黄彦编注,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。 - 孙中山著作丛书 -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_伟人孙中山
English日本語微信微博无障碍浏览

首页 > 本馆出版物 > 孙中山著作丛书 >

《建国方略》,黄彦编注,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。

本书约三十万字,是孙中山的重要代表作之一,是他关于政治、经济、哲学思想方面的力作,由《孙文学说》(卷一“行易知难”)、《实业计画》和《民权初步》三种著作汇编而成。

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在中国创建共和制度后不久,革命果实被伪装拥护共和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篡夺,旋因反袁失败而不得不流亡日本。一九一五年底袁世凯在北京复辟帝制,仅为期一百天即遭国内外强烈反对而被迫撤销。一九一六年五月,孙中山在护国运动日形高涨的形势下返抵上海。次月,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声中病死,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。

当时,孙中山从袁世凯悍然称帝这一严重事件中吸取教训,在努力促使黎元洪恢复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和重开国会的同时,认为“民权未张”是帝制得以复辟的根本原因,故须积极培养国民的民权意识,而熟习集会规则并养成集会习惯以“固结人心、纠合群力”,“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”(参见《会议通则》序)。因此,他取材于西方数种有关会议规则的英文著作,并结合中国的国情,着手编写《会议通则》一书,由上海中华书局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初版发行。孙中山说:“此书为教吾国人行民权第一步之方法”,是介绍民主政治初阶的启蒙读物。《会议通则》再版时改名《民权初步》,后被编为《建国方略》之三“社会建设”。

一九一七年七月,复辟帝制的丑剧再度重演,安徽督军张勋等在北京拥立废帝溥仪恢复清朝年号,仅十二天即告破产。旋由驱走张勋的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掌权,黎元洪下野,段反对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,继续实行专制主义统治。孙中山乃举起护法旗帜,于同月离上海赴粤,九月 由国会非常会议举为海陆军大元帅,建立南方革命军事政权。一九一八年五月,因受西南军阀势力排挤,黯然辞大元帅之职再次前往上海。

孙中山在辞去大元帅职的通电中说:“顾吾国之大患,莫大于武人之争雄,南与北如一丘之貉。”他到上海后进行反思,认为必须切实提高革命党人和国民的思想认识,才能坚定信念及有足够的力量以解决当前的混乱局面,并为中国缔造美好的前景。因此,他在上海的两年半时间里,便用主要的精力从事著书立说,相继写成了《孙文学说》(卷一“行易知难”)和《实业计画》两部重要著作。

按照孙中山原先的计划,《孙文学说》共包括行易知难、三民主义、五权宪法三卷。第一卷脱稿后单独交付出版,以《孙文学说》(卷一“行易知难”)为名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发行初刊本,今见最早版本为上海华强印书局一九一九年六月所出版者。该书以“行易知难“立论,这既是政治观点的阐释,同时又是哲学命题的发挥,涉及认识论等范畴。孙中山认为,中国数千年来流传的知易行难的成说,对革命和建设事业所造成的危害“万倍于满清”,故他通过多方论证,力图“破此心理之大敌,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”(参见《孙文学说》自序)。此外,还在最后一章“有志竟成”中追述他本人在民国前的革命经历。该书目次原列有卷二“三民主义”、卷三“五权宪法”,但未续出。该书后以《孙文学说——行易知难》为题,被编为《建国方略》之一“心理建设”。

《实业计画》是孙中山关于经济建设思想的鸿篇巨制。他在革命过程中一贯关注发展民族经济以振兴中华,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,认为中国遇到一个实现经济腾飞的难得机缘,可以引进战后的巨额国际资金及大批机器用于建设,遂着手撰写《实业计画》一书。该书系用英文写成,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,一九一九年初以其开篇总论分寄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及有关人士,随后在中外报纸上发表(中译文最早见诸三月七日上海《民国日报》,六月将其第一计画发表于上海英文杂志《远东时报》(The Far Eastern Review)第十五卷第六期,八月又将全书内容译成中文以《建国方略之一——发展实业计画》为题在上海《建设》创刊号开始连载(至第四计画第四部停载),一九二〇年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英文本,一九二一年十月在上海民智书局出版中文全译本。孙中山在书中为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绘制蓝图,提出了一个由国家举办各项交通运输和生产开发事业的宏大计划,希望通过欧美各国的支持合作,“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”(《实业计画》结论)。《实业计画》后被编为《建国方略》之二“物质建设”。

一九二〇年十月援闽粤军攻克广州,将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势力逐出省境。孙中山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再度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,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(因由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产生,故外界或称为非常大总统)。约在一九二二年春间,孙中山对前述三种著作进行个别文字订正及局部调整,而汇编成《建国方略》一书,交付上海民智书局出版。初版本迄今未见,所见最早者为该书局于同年六月发行的再版本。后来,各地据此辗转翻印的《建国方略》版本多达数十种,其中《孙文学说——行易知难》和《实业计画》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。

民智书局发行《建国方略》再版本后,孙中山在校订时于全书总目亲笔增添“(四)国家建设(续出)”一项,据其著作计划,原拟包括《民族主义》、《民权主义》、《民生主义》、《五权宪法》、《地方政府》、《中央政府》、《外交政策》、《国防计画》八册,后来仅完成前三册,但未再以《建国方略》的名义发行。

本书据以排印的底本是:孙文著《建国方略》手书改正本,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。该本系在上海民智书局一九二二年六月再版的《建国方略》上进行修订,封面亲书“手订本”、“改正本”,全书修改八十八处,部分是孙文笔迹,排印错字则多为助手所改,修订时间不详。书中《实业计画》(物质建设)插图则据各版本择优采用。此外,所附两篇英文版序另注出处。

关于注释工作有一点须加说明:孙中山在《实业计画》中举出的地名在当时并不存在,而现今中国的各省区地图也无从找到这些地名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由于民国最初两年曾进行全国性行政区域改革(一九一二年在部分行省开始实施,一九一三年一月北京临时政府颁令全国施行),许多地名在废除府州制之后业已更改,写作时却无新的地理工具书可资利用,故大量沿用清代的旧地名。本书对于凡能查到并经多种资料核实的地名,便分别注出当时的实际名称及今名,情况较为特殊的还另作说明。





旅游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