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
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,辛亥革命迅起高潮,领导这场革命的同盟会却处于涣散状态。一些主要领导骨干甚至主张将同盟会变名更署或取消同盟会。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目睹这种情况,于12月30日在沪召集同盟会负责人会议,强调同盟会应完全实现民族、民权、民生三大主义,并原则上同意将同盟会改组为将来的议会政党。1912年1月22日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大会,讨论同盟会是否改组为公开政党等问题,孙派代表黄兴、胡汉民与会,会议经过争论通过了改组为政党的决定。随后孙责成居正等积极筹备改组大会,以便将同盟会扩张成民国的一大政党。3月3日同盟会本部再次在南京召开大会,通过了新的《中国同盟会总章》和新政纲9条;宣布同盟会公开活动,正式改组为政党,推举孙中山为总理,黄兴、黎元洪为协理,又举汪精卫、张继分任总务部主任、交际部主任。随即会务大肆扩张,会员猛增,支部遍设于十八省。这期间,孙介绍清廷旧官僚唐绍仪加入同盟会,并与袁世凯折衷协议成立以唐为总理的“南北内阁”。4月唐内阁由宁迁设北京,同盟会本部也于25日由宁迁京办事。不久,唐内阁在袁威逼下垮台。宋教仁等感到要实现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,以与袁的独裁行径相抗衡,就必须联合其他小党团成一真正强大的政党,因此极力主张再次改组同盟会。孙对改组同盟会事表示支持和赞同。1912年7月同盟会本部两次召集改组会议,多数职员赞同改组。会后宋积极支持改组工作,谋求同统一共和党、国民公党联合。8月7日三党代表举行会议,就党名、党纲等达成协议;国民共进会、共和实进会也表示同意加入合并。11日五党代表开会通过宋教仁、杨南生等起草的《国民党组党宣言》,13日以五党名义公开发表。当天孙中山、黄兴联名致电同盟会各支部,要求各支部对改组一事“务求同意”,说明变更会名是适时的。25日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正式成立大会,孙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。大会宣告国民党成立,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,黄兴、宋教仁、吴景濂等8人为理事。党务实由宋代理主持。国民党以“巩固共和,实行平民政治”为宗旨,以保持政治统一、发展地方自治、励行种族同化、采用民生政策、维持国际平和为政纲。从宗旨、党纲来看,革命精神比同盟会有所减退,妥协色彩更浓厚些,但宋等组党着眼于现实斗争,国民党在大力扩充组织力量的同时,主张责任内阁以分袁世凯权力,积极维护共和制度和反对专制,在很多问题与袁处于对立地位,团结了相当部分反袁政治势力。因此国民党仍是一个具有进步性、斗争性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。